|
地板

樓主 |
發表於 2025-2-7 22:58:28
|
只看該作者
次查A01前後兩次就診時,胎心音狀況係同為持續心搏過速之異常,第一次就診時,陳敬軒未為將A01留院觀察之適當處置;第二次就診時,陳晟立醫師自決定剖腹產至完成分娩未於30分鐘內完成,使甲○○未能及時獲得救治,均有醫療過失,又因胎兒缺氧係心搏過速之可能原因之一,且甲○○之腦損傷應與在母體內有缺氧情形具高度相關性,應轉換舉證責任,由上訴人就甲○○之身體健康受損害與前開醫療疏失間無因果關係負舉證責任,固為原審所認定。惟上訴人於原審抗辯新生兒腦性麻痺原因眾多,與上訴人之醫療處置間不具因果關係等語(原審更一卷四第247頁),而據醫審會鑑定書意見:持續胎心音過速(胎兒心跳超過160次/分維持至少10分鐘)可能原因為感染、藥物導致、產婦內科疾病、產科狀況(如胎盤早期剝離)、胎兒心律不整等;依文獻報告(Management of Intrapartum Fetal Heart Rate Tracings第5頁左欄第2行至第3行),僅有胎心音過速,無法判斷是否缺氧,從而無法判斷胎心音過速為缺氧所造成;現行臨床對胎兒缺氧性腦病變成因仍有未明之處,依文獻報告(Intrapartum Fetal Heart Rate Monitoring:Nomenclature,Interpretation,and General Management Principles ),出生時若發生胎兒缺氧,有63%並無法得知成因為何,本案依病歷資料,胎兒缺氧性腦病變與剖腹產時間無關;依文獻報告(The Apgar Score2015版第3頁左欄第15行至第18行),當第5分鐘之Apgar score(新生兒指數)分數大於或等於7分時,新生兒腦病變與生產前後之缺氧事件關聯性很低,本案依病歷紀錄,嬰兒於出生後第5分鐘之Apgar score為7分,屬正常範圍之分數;新生兒腦傷有很多原因,包含受孕時就存在之遠端風險因子、懷孕期間或待產期間之近期風險因子及待產或新生兒時期急性事件造成腦部傷害,而本案並無確切證據證明腦傷原因為何等語(一審卷四第24、25、27、28、31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