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作時律師 02-22420179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sec2100

舉證責任分配

  [複製鏈接]

5458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超級版主

Rank: 8Rank: 8

積分
39965
 樓主| 發表於 2017-4-23 17:11:56 | 顯示全部樓層
復按主張不當得利請求權
    之原告,係因自己之行為致造成原由其掌控之財產發生主體
    變動,則因該財產變動本於無法律上原因之消極事實舉證困
    難所生之危險自應歸諸原告,始得謂平。是以原告對不當得
    利請求權之成立要件應負舉證責任,亦即原告必須證明其與
    被告間有給付之關係存在,且被告因其給付而受有利益以及
    被告之受益為無法律上之原因,始能獲得勝訴之判決(司法
    院院字第2269號解釋、最高法院28年上字第1739號判例、91
    年度台上字第1673號裁判意旨可供參照)。準此,本件原告
    主張其與被告受有不當得利,應負返還責任一節,既為被告
    所否認,自應就其主張不當得利請求權存在之事實,負舉證
    之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458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超級版主

Rank: 8Rank: 8

積分
39965
 樓主| 發表於 2017-4-25 22:13:31 | 顯示全部樓層
又所謂通謀為虛偽意思表示,乃指表意人與相對人
    互相故意為非真意之表示而言。相對人不僅須知表意人非真
    意,並須就表意人非真意之表示相與為非真意之合意,始足
    當之。主張表意人與相對人通謀而為虛偽意思表示者,就該
    事實應負舉證之責。而負舉證責任之一方,苟能證明間接事
    實並據此推認要件事實,雖無不可,並不以直接證明為必要
    ,惟此經證明之間接事實與待證之要件事實間,須依論理法
    則或經驗法則足以推認其關聯性存在,且綜合各該間接事實
    ,已可使法院確信待證之要件事實為真實者,始克相當(最
    高法院105 年度台上字第1260號判決要旨參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458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超級版主

Rank: 8Rank: 8

積分
39965
 樓主| 發表於 2017-5-15 12:50:41 | 顯示全部樓層
按私文書應由舉證人證其真正,民事訴訟法第 357條定有
      明文。次按私文書之真正,如他造當事人有爭執者,則舉
      證人應負證其真正之責,此有最高法院47年台上字第1784
      號判例要旨可資參照。即私文書之真正,如他造當事人有
      爭執者,舉證人固必先證明其為真正,始有形式上之證據
      力。而本件上訴人既主張系爭契約為真正,茲因被上訴人
      否認系爭契約賴江美簽名之真正,有而所爭執,依上開規
      定及判例之意旨,自應由上訴人就系爭契約之真正負舉證
      責任。

g1 台東 98簡上23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458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超級版主

Rank: 8Rank: 8

積分
39965
 樓主| 發表於 2017-5-18 10:26:09 | 顯示全部樓層
末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
    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定有明文,查
    債務人負有依債務本旨為給付之義務(民法第235條規定參
    照),違背債務之本旨為給付,即屬不完全給付,是以債務
    人如主張其已為完全給付,當由其負證明之責,雖債權人於
    受領給付後,以債務人給付不完全為由,請求債務人損害賠
    償,關於給付不完全之點,應轉由債權人負舉證責任,惟不
    完全給付,非有可歸責於債務人之事由,為債務人免責要件
    ,故債務人以不完全給付係因非可歸責於己之事由所致為抗
    辯,就此仍應由債務人證明之(參見最高法院77年度台上字
    第1989號、77年度台上字第1962號裁判意旨)。

g1 宜蘭 104建55 (簡坤山為d)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458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超級版主

Rank: 8Rank: 8

積分
39965
 樓主| 發表於 2017-5-20 22:20:2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sec2100 於 2017-5-20 23:02 編輯

再(1)第三人主張表意人與相對人通謀而為虛
    偽意思表示者,該第三人應就其所主張有利於己之此項積極
    事實負舉證之責;而民事訴訟如係由原告主張權利者,應先
    由原告負舉證之責,若原告先不能舉證,以證實自己主張之
    事實為真實,則被告就其抗辯之事實即令不能舉證,或其所
    舉證據尚有疵累,亦應駁回原告之請求(最高法院17年上字
    第917 號判例、48年台上字第29號判例、100 年度台上字第
    415 號判決意旨參照);(2)民法第87條第1 項所謂通謀虛偽
    意思表示,乃指表意人與相對人互相故意為非真意之表示而
    言,故相對人不僅須知表意人非真意,並須就表意人非真意
    之表示相與為非真意之合意,始為相當,若僅一方無欲為其
    意思表示所拘束之意,而表示與真意不符之意思者,尚不能
    指為通謀而為虛偽意思表示,在贈與或買賣契約,亦不能僅
    因契約當事人間有特殊親誼關係或價金之交付不實,即謂該
    贈與或買賣係通謀虛偽成立(最高法院86年度台上字第3865
    號判決、97年度台上字第543 號判決意旨參照);(3)買賣是
    否出於通謀虛偽意思表示,與買賣價金是否確實支付或已否
    以債權抵償(付),並無必然之關係,價金未確實支付,不
    即表示未有效成立買賣(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201 號裁
    定意旨參照);(4)負舉證責任之一方,苟能證明間接事實並
    據此推認要件事實,雖無不可,並不以直接證明為必要,惟
    此經證明之間接事實與待證之要件事實間,須依論理法則或
    經驗法則足以推認其關聯性存在,且綜合各該間接事實,已
    可使法院確信待證之要件事實為真實者,始克相當(最高法
    院105 年度台上字第1260號判決意旨參照)。本件原告先位
    之訴主張系爭買賣契約之債權及物權關係均屬通謀虛偽意思
    表示,既為被告所否認,原告即應對之負舉證之責。

G1 SL 105重訴464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458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超級版主

Rank: 8Rank: 8

積分
39965
 樓主| 發表於 2017-5-20 23:00:1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sec2100 於 2017-5-20 23:01 編輯

又(1)民法第244 條
    第1 項、第2 項所稱之無償或有償行為,係以債務人與第三
    人間之行為是否互為對價關係之給付為其區別之標準(最高
    法院95年度台上字第2609號判決意旨參照);(2)債務人所為
    之有償行為,於行為時明知有損害於債權人之權利者,以受
    益人於受益時亦知其情事者為限,債權人得聲請法院撤銷之
    ,為民法第244 條第2 項明定。而在有償行為之情形,受益
    人是否以不相當之對價取得該財產權,並非所問(最高法院
    85年度台上字第437 號判決意旨參照);債權人仍應就此項
    撤銷訴權發生之特別要件即「受益人於受益時明知債務人所
    為之有償行為,係有損害於債權人權利」之要件事實,負舉
    證責任。本件原告備位之訴主張系爭買賣契約並無真實對價
    關係(無償),縱有相當對價,被告所為亦符民法第244 條
    第2 項規定之要件等節,既均為被告所否認,原告即應對之
    負舉證之責。

G1 SL 105重訴464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458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超級版主

Rank: 8Rank: 8

積分
39965
 樓主| 發表於 2017-5-22 12:08:2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sec2100 於 2017-5-22 12:10 編輯

再按主張不當得利請求權之原告,係因自己之行為致原由其
    掌控之財產發生主體變動,則因該財產變動本於無法律上原
    因之消極事實舉證困難所生之危險自應歸諸原告,始得謂平
    。是以原告對不當得利請求權之成立要件應負舉證責任,亦
    即原告必須證明其與被告間有給付之關係存在,且被告因其
    給付而受有利益以及被告之受益為無法律上之原因,始能獲
    得勝訴之判決,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1605號判決意旨
    參照。

g1 tpe 103訴4379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458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超級版主

Rank: 8Rank: 8

積分
39965
 樓主| 發表於 2017-5-23 10:56:04 | 顯示全部樓層
按無行為能力人之意思表示,無效;雖非無行為能力人,而
    其意思表示,係在無意識或精神錯亂中所為者,亦同,民法
    第75條定有明文。雖非法律上無行為能力人,惟其所為意思
    表示,係在無意識或精神錯亂中(例如睡夢中、泥醉中、疾
    病昏沈中、偶發的精神病人在心神喪失中等)者,其對於自
    己行為或其效果,欠缺正常判斷、識別及預期之精神能力,
    即無從以自己獨立之意思表示為有效法律行為,故其所為意
    思表示之效力,與無行為能力人之行為並無區別,亦當然無
    效(最高法院105年度台上字第256號判決參照)。系爭保險
    契約要保人周東於辦理系爭保險契約終止時,並未受禁治
    產宣告(現行民法已改稱受監護宣告),為原告陳明在卷,
    原告既主張周東於辦理系爭保單解約時係處於無意識或精
    神錯亂狀態,所為意思表示應屬無效,則應由原告就此有利
    於己之事實負舉證責任。

g1 tpe 105保險21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458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超級版主

Rank: 8Rank: 8

積分
39965
 樓主| 發表於 2017-5-23 17:11:40 | 顯示全部樓層
按刑事訴訟判決所認定之事實,固非當然有拘束民事訴訟判
    決之效力,但民事法院調查刑事訴訟原有之證據,而斟酌其
    結果以判斷事實之真偽,並於判決內記明其得心證之理由,
    即非法所不許(最高法院49年台上字第929 號判例可資參照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458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超級版主

Rank: 8Rank: 8

積分
39965
 樓主| 發表於 2017-5-27 12:23:0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sec2100 於 2017-5-27 12:33 編輯

依消保法第7 條之1 第1 項規定「企業經營者主張其商品
      於流通進入市場,或其服務於提供時,符合當時科技或專
      業水準可合理期待之安全性者,就其主張之事實負舉證責
      任」,是企業經營者依消保法所負賠償責任,固不以其對
      所提供之商品或服務,存有安全或衛生上之危險一事具有
      過失為要件,惟仍以消費者或第三人所受之損害與商品或
      服務存在之危險間具有相當因果關係為前提,此項因果關
      係之存在,係有利於請求賠償之消費者或第三人之事實,
      依民事訴訟法第277 條前段之規定,應由向企業經營者求
      償之人負舉證之責,於求償之人就上開事實盡證明之責後
      ,企業經營者始須依同法第7 條之1 規定負舉證責任,而
      免損害賠償之責。

承前所述,被上訴人已證明所受之損害與系爭汽車存在之      危險間具有相當因果關係,上訴人未能舉證證明系爭汽車      於流通進入市場時,符合當時科技或專業水準可合理期待      之安全性,被上訴人依消保法第8 條準用第7 條規定,請      求上訴人就系爭事故負損害賠償責任,洵屬有據。

G1 TPE 99簡上426 (台灣聯通向進車進口商請求對停車主的損害賠償以及營業損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站長信箱| Archiver| 手機版| 小黑屋| 劉作時律師 0918713101

GMT+8, 2024-12-4 04:23 , Processed in 0.01937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